生物制藥與醫械破繭而出
今年發布的中小板、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中,醫療器械和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的領跑之勢明顯,華蘭生物、迪安基因、冠昊生物、翰宇藥業、沃森生物、樂普醫療、理邦儀器、東富龍等多家上市公司躋身中小板和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前10強。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占醫藥總市場的比例仍小,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去年在二級市場上,醫療器械僅僅落后于中藥,這也顯示出整個市場對于醫療器械行業以及相關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良好預期。
而雖然去年生物制品子行業整體表現不溫不火,收入增速和利潤增速均無太大驚喜。但作為全球備受矚目的領域,且由于國家相關政策對生物制品行業的發展大力支持,生物制品行業同樣受到國內醫藥企業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涉足生物制品領域。
政策與研發之惑
華蘭生物、迪安基因、冠昊生物、翰宇藥業、沃森生物等5家上市公司分別入選中小板和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前10強,其中迪安基因、翰宇藥業、冠昊生物2010年都未進入10強,冠昊生物更是一舉躍升為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的領跑者。這些都再度見證了生物制品行業正在不斷崛起為一股新興勢力。
冠昊生物雄踞2011年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榜首,而這絕非偶然。平安證券方面指出,隨著新醫改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大,基層醫院正成為未來硬腦膜市場的增長主力,冠昊生物正是受益其中。2011年,冠昊生物硬腦膜市場占有率超過40%,實現了25.8%的快速增長。升級型產品B型硬腦膜2011年底已獲注冊批件,有望助力腦膜市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與此同時,冠昊生物也注重研發投入,公司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0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5.7%,后續有多個品種的研發積極推進。其中,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組織補片、鼻梁假體等品種面向空間巨大的豐胸、隆鼻等醫學整形美容市場,將成為冠昊生物的重要收入來源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去年對生物制品行業打擊最大的事件,無疑是貴州省關閉了16家運營多年的成熟單采血漿站,華蘭生物深受其影響,使2011年成為其經營壓力較大的一年。華蘭生物血漿站被關停,不僅加劇了國內血液制品的供應緊張局面,也直接影響了華蘭生物2011年的業績,并對整個生物制品行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產生了抑制作用。2011年,華蘭生物實現營業收入9.61億元,同比減少23.8%;實現凈利潤3.7億元,同比減少39.46%.
但“危” 和“機”總是相伴相生。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公共融資部總經理曹明表示,血液制品所面臨的供應緊缺的困境表明這個市場的增長空間還很大,同時也意味著該行業內企業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相對較弱。血制品是一個跟隨國家政策的行業,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動下,其市場擴容速度將比其他醫藥子行業更快。
平安證券指出,政府一旦放松對新建漿站的審批限制,在規范采漿和生產流程的前提下,鼓勵相關企業提升血漿利用率和采漿能力,將使具備較強資金實力、能夠快速拓展漿源提高生產能力的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天壇生物等血液制品上市公司受益,新增采漿量將助力這些企業收獲高增長。
國內不斷變大的生物制品市場“蛋糕”對于國內外企業都是難以抵抗的誘惑。諾華、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等諸多跨國藥企正紛紛以合作或收購等各種方式進入該市場。而國內的雙鷺藥業、京新藥業、天士力等一批企業也在不斷加碼生物制品領域。
但對于想要進入或已經進入生物制品領域的國內企業而言,研發是橫亙在面前的不得不越過的障礙。 內外資較量
在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前10強榜單中,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同樣風光無限。樂普醫療、理邦儀器分別居于第2和第3名,理邦儀器2011年初剛剛登陸創業板。另外一家2011年初登陸創業板的東富龍也順利擠進前10強。
2011年,樂普醫療實現營業收入91,984.62萬元、營業利潤53,742.11萬元、凈利潤47,315.7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9.44%、14.50%和15.27%.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0.38%.其主導產品支架系統和封堵器2011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4.48%和22.24%.
上海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趙冰指出,樂普醫療的未來看點在于新產品及國際化戰略。其收購Comed公司,意圖利用其在臨床試驗和產品注冊等方面的資源加快公司相關產品的CE認證,完善公司的國際化市場布局和產品整合。2011年,樂普醫療的產品已試銷到63個國家和地區,并獲得產品注冊證12項。
而在2011年初剛剛登陸創業板的理邦儀器即入選創業板醫藥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榜單第3名,可謂一匹黑馬。齊魯證券表示,理邦儀器相繼推出了理邦U50便攜式全數字彩色超聲診斷系統、理邦eliteV8多參數監護儀等新產品,并增加了公司婦產科領域的產品線品種,新產品上市及部分新業務開始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和行業地位。
另外一家2011年初登陸創業板的東富龍同樣表現搶眼。2011年,東富龍實現營業收入6.49億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 50%.業內人士認為,最近幾年,東富龍的業績上升空間仍大,這主要受益于新版GMP改造。與此同時,東富龍憑借自身優秀的管理和大量的上市超募資金,開始向上下游擴張,同時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凍干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這些都將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而事實上,對這些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看好,更大程度上是源自對國內整個醫療器械市場的看好。新近由清科發布的《2012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趨勢展望》指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占醫藥總市場規模的14%,與全球42%的水平相差較大;另外,與全球人均器械消費水平相比,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在人均消費水平方面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基于對該市場的看好,柯惠醫療等一批外國企業幾乎都在國內設有研發中心,并都在開展本土化工作,也逐漸建立起相應的渠道。而且外國醫療器械企業不僅僅守住高端市場,更騰出另一只手伸向日益被看好的中低端市場。
對于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而言,當下無疑是機會與挑戰并存,國內外企業誰將在這場市場爭奪戰中獲勝,是一個引人遐想的不可預知的未來。

相關閱讀
- 丁寶玉:醫療器械行業及生物制藥行業可重點關注2010-07-17
- 80億基金優先扶持醫藥產業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