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省2市大批進口設備被查處、銷毀!進口醫療器械進入最嚴監管年!
1月過半,3省2市檢驗檢疫局相繼發布公告,大批進口醫療器械被查不合格,多種不合格進口醫療器械被成批銷毀,甚至有進口商被直接約談,上報國外總部統一整改!
天津市
1月25日,天津市檢驗檢疫部門發布通告,2017年,天津檢驗檢疫部門共完成進口醫療器械檢驗監管1018批,貨值1.2億美元。全年檢出不合格252批,貨值1786萬美元,批次不合格率高達24.75%,為歷史最高。
據統計,該局2017年檢出的醫療器不合格情況主要涉及電氣安全不合格、安全警告標志不合格、無有效醫療器械注冊證、中文標簽說明書不合格等四大類,存在較為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流入國內市場后,存在發生觸電、機械傷人、錯誤使用以及手術感染等事故風險。對此天津檢驗檢疫部門依法采取了信用管理、后續監管、退運、監督技術整改等具體措施,杜絕不合格醫療器械流入國內醫療市場。
上海市
1月19日,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披露,2017年,上海地區進口醫療器械共計33,704批,金額430,58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84%和22.43%,不合格檢出率近30%,較2016年增長10個百分點。
2017年,上海檢驗檢疫局加強進口醫療器械檢驗監管,重點突出進口醫療器械符合性驗證等工作,發現不合格8863批,退運及銷毀106批。
不合格原因包括中文標簽說明書不合格、品質缺陷、安全項目不合格、與入境申報提供的醫療器械注冊證不符、屬于禁止進口的舊醫療器械、在運輸途中發生殘損等。
山東省
1月24日,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報稱,日前該局銷毀了1000支進口不合格配液穿刺器,并就此情況發布警示通報,加強對進口醫療器械的監管,保證進口醫療器械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據介紹,山東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對一批德國進口的1000支配液穿刺器進行到貨檢驗時發現,該批產品生產日期均為2017年9月,而包裝內側標簽上標注的醫療器械注冊證號已過期,其有效期只至2017年1月31日,不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存在醫療安全隱患。因此,該局對該批配液穿刺器進行了監督銷毀處理。
廣東省
從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網獲悉,近日,從化檢驗檢疫局檢出一批不合格進口醫療器械,這是從檢出不合格進口醫療器械。
該醫療器械系從化某醫院從德國進口的1臺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CT),貨值640000美元。由于該醫療器械的標簽不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從化局工作人員依法對該批貨物做出不合格判定,并向供應商出具了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
江蘇省
1月9日,從江蘇檢驗檢疫局獲悉,2017年常州口岸進口呼吸機及零部件共51批,數量為1241760臺,貨值約為207萬美元,貨值同比增長119.7%。檢驗中發現不合格批次14批,批次不合格率為27.4%。
1月17日,江蘇檢驗檢疫局又發布通告,常州口岸在對原產地為愛爾蘭的5臺呼吸機進行查驗時,發現機身警示標識和說明文字未使用中文,氣體軟管顏色標識存在錯誤。檢驗檢疫部門隨機對醫療器械進口公司進行了質量約談,這也是近年來常州口岸關于醫療器械質量安全的首次約談。
江蘇常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了解到,該公司生產的同品牌呼吸機2016年曾于其他口岸被多次檢查出同樣的不合格問題,鑒于以上情況,該局工作人員立即約談了進口商,要求對本次不合格貨物采取技術整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同時要求立即將此次約談內容上報給美國總部,從生產源頭加以技術整改,以保障后續輸入中國產品的質量安全。
不難發現,2017年,我國各省市進口醫療器械數量和需求都在增長,但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早在去10月底,國家食藥總局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其中明顯加大了對于進口醫療器械違規的處罰力度,并且加大對進口代理的監管:
進口代理違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將被責令改正、罰款5-10萬元;拒不改正的,暫停相關醫療器械進口;情節嚴重的,5年內行業禁入。
緊接著今年開年第一天,國家食藥局就發布藥品醫療器械境外檢查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要在2018年對建立對進口藥品、進口醫療器械境外生產現場“飛檢”制度。
從生產到代理每個步驟都加大監管、查處力度,無不體現出國家在對進口醫療器械上所持的謹慎態度,可以預見,2018年,或將迎來進口醫療器械監管的嚴格程度將大幅升級。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