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關注高端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發展解讀
近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技術路線確定了未來十項重點發展領域,分別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今年9月,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醫療設備產業是資本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發展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國家將從創新鏈和應用鏈兩個方面推動醫療設備產業發展。隨著國家層面密切關注醫療設備與高端醫療器械,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未來發展將獲利。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件。在改革開放、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猛,2005年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格局與領先企業分析報告》顯示,2004至2014 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收入的復合增速達25%,遠高于全球7%-8%的增速。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2556億元,約占全球醫療器械銷售規模的7%,排名世界第二;在中低端醫療器械規模上則位列世界第一。2015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實現累計營業收入1080.92億元,累計利潤總額92.44億元,累計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12.05%和4.71%,收入增速在整個醫藥制造業中相對較快。
國內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加強,對醫療器械產品需求也隨之增加,醫療器械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不過,與此同時,國產醫療器械應用領域與盈利能力問題正在凸顯。目前我國醫療機構中采用的國產醫療器械設備僅有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產品,而CT、MI、核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則大都來自國外。受此影響,我國1.5萬家醫療器械企業,90%收入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年產值過億元的僅有300余家,國內醫療器械技術水平與規模都有待提升。
受此影響,國家正不斷提出改進措施。針對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領域的“十三五”規劃將高端醫療器械被列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在政策扶持下,國產醫療器械產業正在走向應用高端化、盈利可觀的發展道路。考慮到目前醫療器械僅占到我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9.16%,顯著低于全球42%的平均水平;人均醫療器械費用僅為6 美元,相比發達國家100 美元/人的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可以預見醫療器械產業即將爆發,十三五期間將取得重大發展。
